400-000-0411 預定熱線:8:00-17:00

首頁 > 景點 > 重慶 > 重慶人民大禮堂

重慶人民大禮堂

    重慶人民大禮堂位于人民路學田灣,是重慶市最大的劇場。1950年動工興建,1953年竣工。初名“中蘇大樓”,后改名為“西南行政委員會大禮堂”,1955年改為現(xiàn)名。

    重慶人民大禮堂占地面積25000平方米,建筑總高度為65米,其中禮堂高55米,內有五層,現(xiàn)用四層,可容觀眾4206人。 大禮堂采用了明清兩代的建筑特色,其主要特點就是采用中軸線對稱的傳統(tǒng)辦法,配以柱廊式的雙翼,并以塔樓收尾,立面比例勻稱。這類建筑華麗、莊嚴,雖不完全實用,但它給人一種精神上的凝聚力和威懾力,是建筑結構中最高等級的代表,是繼北京和沈陽故宮后的精美奇巧的東方建筑。  

    大禮堂體現(xiàn)了中國古建筑的三個特點:第一,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筑,由于受木材長度、粗細、易燃易腐等局限,建筑體不可能很大,除了利用高其的地勢和巨大的臺基烘托外,還借助于群體的有機組合,以取得宏偉壯觀的藝術效果,人民大禮堂不僅地勢高,而且臺基寬闊堅實。第二,中國古建筑主要以建筑圍成的院落為單元,通過明顯的軸線關系,串聯(lián)和并聯(lián)成千變萬化的建筑群組。第三,古建筑要比例勻稱。大禮堂屋頂各部份曲線優(yōu)美、柔和,向上微翹的飛檐,使本應下壓的大帽子屋頂反而隨著線條的曲折,顯現(xiàn)出向上托舉之感,寬厚的正身和寬闊的臺基,使整個建筑安定、踏實,體現(xiàn)出莊重的美。   

    這棟建筑,琉璃瓦頂,大紅廊柱,白色欄桿,色彩鮮艷,對比強烈。重檐斗拱,雕梁畫棟,金碧輝煌,雄偉壯觀。大禮堂的營造經歷了一個十分艱難的過程。建設者在沒有大型高吊起重設備的情況下,用“堆積法”,用35000多根楠竹、木板搭架,把總重量為280多噸、厚約1米的雙層鋼架,40000多顆鉚釘連成的36片網架組成的大廳半圓型球殼頂架支撐在混凝土柱上。禮堂中徑跨度長46.33米,整個頂蓋可隨熱脹冷縮,在支點座上,頂殼可內外移動44毫米。 

    大禮堂最初建設時曾命名為“西南軍政大會堂”,建成后即正式命名為“西南行政委員會大禮堂”,1955年改名“重慶人民大禮堂”至今。它是由畢業(yè)于南京大學工程系的張家德先生設計的。富麗堂皇的大禮堂正以它美麗的英姿吸引著眾多的中外游客。


 

\

關于東來
品牌風范
服務宣言
東來旅游網在線客服
熱線電話
段   佳 0411-82823131
           13841127780
果   果 0411-39895522
           13841127709
許運鵬 0411-82800815
           13841127703

微信公眾賬號